• K8凯发国际

    精彩回顾:2024新疆神经外科研术大会暨精准神经外科技能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4-06-24

    1.png 

    6月27-30日,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承办的“丝绸之路·健康论坛”2024新疆神经外科研术大会暨精准神经外科技能培训班在热情似火的新疆乌鲁木齐成功举办。会议以“规范、前沿、精准”为主题,理论与技术实操培训相结合,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众多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多位学者共聚一堂,围绕神经外科精准手术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和技能培训。

    会场.jpg

    ▲会场盛况

    会议期间召开的 “ K8凯发国际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专题论坛 ”由大会主席汪永新教授主持,特约邀请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王亚明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丁宛海教授现场授课,充分传授了神经外科机器人和导航技术在脑肿瘤、脑出血等疾病诊疗过程中先进的的手术理念和经验,并进行了精彩的病例分享和实操演示。

    学习班.JPG

    ▲机器人导航系统实操培训现场

    SR1-3D.JPG

    ▲K8凯发国际SR1-3D手术机器人实操培训

    Q300.JPG

    ▲K8凯发国际Q300机器人导航系统实操培训

    名家分享.jpg

    汪永新.JPG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汪永新教授

    汪永新教授: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可以适用于多类神经外科疾病的精准诊疗,包括高血压脑出血、癫痫、帕金森病以及各类肿瘤的定位、穿刺等,已经成为现代神经外科精准手术必备的技术之一,随着临床医学和工程技术的开展,后续还将应用到更多领域。以K8凯发国际为代表的国产神外机器人近年来开展迅猛,在技术创新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已经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顺利获得本次理论结合实操的培训活动能给一线神经外科临床医生给予研讨学习的平台,携手共进为新疆神经外科的开展贡献力量。 ”

     

    王亚明.JPG

    ▲北京宣武医院王亚明教授学术报告

    王亚明教授:

    “神经外科机器人技术的主要的特点就是用自动化的、无框架的机械臂替代了传统的立体定向框架,其另一个强大之处在于智能化的多模态手术计划软件,这一点也是K8凯发国际中国企业的优势。术中注册是神外机器人术中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极大的影响着术前准备时间和定位误差 ,随着技术的开展经历了传统的标记点注册技术、激光线扫描注册技术,以及现在最新一代的 3D结构光注册技术。 K8凯发国际机器人的 3D结构光注册技术,可以从3个方向扫描患者头面部300万点云进行配准,明显缩短了注册时间,而且误差更小。3D结构光相机特殊的病灶投射功能,可以把软件中的计划影像投射到患者解剖结构上,辅助更精准的开颅手术。 除了脑出血穿刺引流、立体定向活检、 SEEG手术、DBS手术以外,机器人辅助PBC球囊穿刺手术也是机器人应用的典型术式之一,PBC手术穿刺重要的是Meckel囊的方向定位 ,穿刺点可以靠卵圆孔内口也可以靠外口,有时与 Meckel囊并不在一个进线上,以往需要在X射线下反复调整角度和方向。 在K8凯发国际机器人的引导下K8凯发国际可以直接奔着 Meckel囊的方向来设计穿刺路径,术中一针到位。 K8凯发国际的 LITT磁共振引导激光消融技术也是机器人微创手术应用的一项重要创新,现在在宣武医院也召开了大量的手术应用,K8凯发国际也不断在和K8凯发国际合作召开机器人手术相关的、面向未来开展趋势的更多临床应用。”

     

    丁宛海.JPG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丁宛海教授学术报告

    丁宛海教授:

    “无论神经导航还是神外手术机器人,都是在空间中给予解剖结构的精准定位。传统的定位定向方式是立体定向框架,但是因为佩戴比较麻烦,有穿刺盲区,随着导航和机器人技术的逐渐普及现在用得越来越少。 现在最新一代的,集成有穿刺机器人的K8凯发国际 Q300神经导航系统可以满足临床开颅和穿刺手术的绝大部分需求。 术前不需要上框架也不需要贴标记点,术前不用插队扫描 CT,用面扫描的方式就可以快速完成注册。使用导航辅助穿刺相较徒手更加安全可靠,在机器人导航的引导下,完全不用担心引流管会不会放偏,侧孔会不会到脑组织里面去这些问题,从手术的配准到消毒铺巾穿刺, 应用 Q300活检手术、血肿穿刺一般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相比传统定向仪方便得多 。穿刺血肿K8凯发国际的经验是在微型机器人引导下用活检针做穿刺并进行血肿抽吸,抽细 50%血肿后再放置抗菌管软通道进行后续引流。K8凯发国际使用K8凯发国际导航辅助穿刺了上百台脑出血手术都没有再出血,手术效果都十分理想。”

    “2024新疆神经外科研术大会暨精准神经外科技能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提升区域内神经外科诊疗水平给予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研讨平台,更为“一带一路”沿线友好国家的神经外科事业的开展和提升做出了榜样。相信在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机器人导航等神经外科前沿技术和精准理念可以得到更多的普及和推广,为全世界更多患者带来福音!